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: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(xiàn)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,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“人分五等,衣分五色”的舊時代衣著制約。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,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、輕松和愉悅。
(上圖)才女林徽因(左一)1916年在北京培華女子中學。她們的校服很漂亮吧,黑色裙*^_^*(反正比我中學時面口袋似的校服漂亮多了)受日本式服裝影響出現(xiàn)的款式,在當時也是女學生與女教師的時尚喲。
三十年代:中式旗袍在校園內(nèi)得寵名校女生是當時的時尚。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、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,這時也進入校園,成為女生們的新寵。
1930年10月參加國貨時裝展覽會表演的務(wù)本女中學生。
1930年.制服式校服依然受歡迎;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時代。
1930年晏摩氏女校學生聶光瑤。
1931年上海四所大學英語(論壇)比賽前四名皆女生。圖中坐者為冠軍梁培樹,站者為亞軍王保敏,兩人同為復(fù)旦大學學生。
接下來是四十年代,延續(xù)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。
四十年代郊游的護校女生?磥砟菚r旗袍還是校園MM們的最愛啊。
說到這里,好像都是在講女生,把男生忽略了?現(xiàn)在來扒一扒男校服。當時的大學生,經(jīng)常是上身穿長布袍、下身穿西式褲子、腳穿布鞋。到民國中后期,這么一種穿著打扮,儼然已經(jīng)成了知識分子的標志性服裝。(別有一種瀟灑風情。
穿著陰丹士林布長袍的學生
說起來,由孫中山先生極力提倡的中山裝,好像在校園里倒是出現(xiàn)的不多呢;真奇怪。也許是源于中國文人的民族情結(jié)吧。
五十年代:比較隨意,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國之初,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、灰色的干部服、列寧裝、棉大衣。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臺。58年以前,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,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,王蒙的《青春之歌》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。
50年代北大中文系的才女林昭
據(jù)說當時有些地方領(lǐng)導,還提出了“人人穿花衣裳”的口號,因為當時國民經(jīng)濟基礎(chǔ)還非常薄弱,它沒有群眾基礎(chǔ),口號像一陣風吹過去了。
《祖國的花朵》,55年電影劇照,反映了當時少年兒童的生活
五十年代沒什么特定的校服,通常是入了隊的學生穿白襯衫,男生藍褲子女生藍裙子,看上去很整齊
50年代天津一中的學生合影
六十年代、七十年代:舊軍裝接二連三的“運動”抹煞了錦繡河山的絢麗色彩,稍微鮮艷、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,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,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。(但這可不算校服,這段時期“校服”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)
八十年代:校服重新出現(xiàn)。改革開放咯,我國的服飾終于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,鏘、鏘~~~80年代后期, “校服”這個字眼,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。一開始比較散亂,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,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,沒什么統(tǒng)一的要求。(其實那時候有些學校的校服還是很漂亮的~)
這是89年一個穿校服的小學生和她爸爸的合影。
九十年代:面口袋校服一統(tǒng)天下。絕對的校服過渡階段。各省各市眾多的小、初中、高中的同學們都裹在寬大的運動服里度過了6年的豆蔻年華……非常精神的運動服,作為少男少女的“校服”,卻也真是讓人提不起精神;于是學生的反抗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。
快樂的小朋友。希望我們的校服以后能更美觀。
活潑可愛的小學生長期穿千篇一律的校服,會不會阻礙個性發(fā)展,這也是日前的一個話題。
二十一世紀。面對著這越來越美麗的世界,大家有理由期許一個百花齊放的校服時代。
上面兩張圖是滁州市二小改革后的新校服,還挺可愛的吧。
去年得到贊譽的校服展評會,但不少師生認為這些款式華而不實。
需要定制、采購工作服、勞保服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及資料的用戶,可撥打公司服務(wù)熱線:028-6141 6833;我們期待您的來電及咨詢,您的滿意是我們服務(wù)的宗旨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(wù)!